黑龙江的大米为什么这么好吃?
金风玉露,稻田飘香。当秋风掠过广阔的黑土地的时候,这里便充盈着收获的喜悦了。从播种到收获,这里的每一粒大米都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成长岁月,从绿绿葱葱到金黄满地,再到亮白如玉,五常大米、响水大米、石板大米……它们就这样雀跃着走向了全国人民的餐桌。
通常大米饭在餐桌上只是配角,但是黑龙江的大米无论到哪儿,都会成为餐桌上的主角,一碗米饭便脱颖而出。它晶莹剔透,润白如玉,闪烁着诱人色泽的同时也香气扑鼻。这种香气天然去雕饰却又格外引人入胜,是最原生态的味道。不夸张的说,所谓的“鸡鸭鱼肉”也变成了配菜,只这一碗米饭,便可津津有味,可以说是大米界的“白富美”了!
一粒黑龙江大米,从田间走到饭桌,经历了漫长的沉淀。这里的水稻一年收获一次,养分经历了一百天左右的积累,光照充足,夏天光照时间长,而秋季昼夜温差大,在这种情况下,黑龙江的大米在白天能积累大量的养分,而晚上的消耗少,也就保留下来这些养分,并提高了糖分,所以每一粒都饱满且有嚼劲,香味充足。
肥沃的黑土地为水稻的成长提供了最优质的条件,黑土的腐殖质多,蕴含了大量的有机元素,而且这里的水源更是充足,黑龙江、松花江、乌苏里江……以及纵横交错的支流溪水也都灌溉着每一方稻田,而且这些河水的养分含量高,为水稻的茁壮成长提供了无污染的丰沛水源。除了这样的“天时地利”因素,“人和”的作用也不可小觑。从每一粒种子的筛选,到精心育苗,再到耕耘收割,每一粒不可被辜负的大米背后都是辛劳的成果。所以,你看这大米界的“白富美”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,是阳光、雨露、土壤和双手的共同缔造,是“天时”、“地利”、“人和”的共同作用。
稻粒脱去粗糙的外表,经过一路“摸爬滚打”,最终有了此般晶莹剔透的样子。在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,每到秋天,你就会亲眼见证一场盛大的丰收——金黄是一种喜悦的颜色,而每个有黑龙江大米的餐桌上洁白的颜色便是幸福的颜色。
在餐桌上,再挑剔的食客大概也难以对黑龙江大米有所挑剔。它Q弹而有嚼劲,唇齿留香,从第一口,到每一口用心咀嚼,享受唇齿和食物缠绵的浪漫……一碗米饭,是最普通的平常,也是最朴素的日常。从黑土间萌发的禾苗到饭桌上香气四溢的米饭,离不开这块富饶的土地,离不开辛勤的耕耘,通过转化,把土地的滋养传递给人,传递给这个可爱的世界。(黑龙江省粮食局)